张凤莲
所在系部: | 财务管理系 | 职称/职务: | 副教授/硕士生导师 |
研究方向: |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、企业资本运营 | ||
联系电话: | 18655262787 | 电子邮箱: | zhfenglian@126.com |
办公地址: | 博雅楼 |
一、个人简介
张凤莲,女,副教授、博士、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、企业资本运营。主持安徽省规划办一般项目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。在《管理世界》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》《财务与会计》(财政部)等各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,参编《管理会计》教材1部,曾获蚌埠市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荣誉。
二、教育经历
2002.9-2005.6,安徽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,取得硕士学位;
2014.9-2015.6,东南大学访问学者。
2021.2-2023.7,University of Perpetual Help System Dalta 管理学专业,取得博士学位;
三、主讲课程
本科生课程:《高级财务管理学》《财务报表分析》《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》《财务管理学》等
研究生课程:《企业资本运营》等
四、课题项目
(一)科研项目
[1]安徽省规划办项目“核心型企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研究”(AHSKY2020D47)主持,在研;
[2]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“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公司债发展机制设计”(KJ2009B102Z),主持,结项;
[3]蚌埠社科规划办智库重点项目“皖北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蚌埠试验区研究”(ZK21B003),主持,结项;
[4]安徽财经大学重点研究项目“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研究(ACKY1313ZDB),主持,结项;
[5]蚌埠社科规划办项目“蚌埠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泛财务支持机制探索”(BB17C0125),主持,结项;
[6]主持蚌埠社科规划办项目“网购和物流业发达背景下蚌埠商贸经济转型升级之路”(BB19C014),主持,结项;
[7]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青年项目“国民税权、政府税权和国际税权问题研究”(2006jqw061),主持,结项;
[8]主持安徽财经大学课题:论税权配置:基于涉税主体角度的分析,项目批准号:ACKYC0630ZC,主持,结项。
(二)教研项目
[1]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“论网络教学的是与非”(acjyyb2020128),主持,结项;
[2]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”(acjyyb2014044),主持,结项;
[3]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“论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”(acjyyb2008036),主持,结项。
五、研究成果
(一)科研成果
[1]张凤莲.我国公司债利率定价问题研究[J].价格理论与实践, 2010(6)60-61
[2]张凤莲.从信息不对称视角探讨我国公司债市场制度设计[J].财会通讯(综合版),2012(2)下,97-100
[3]刘冰,张凤莲.从我国上市公司看股利政策理论的适用性[J].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,2004(11)36-39
[4]郭敏,张凤莲.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融合性思考[J]. 管理世界,2004(11)152-153
[5]岳松,张凤莲.税率设计的经济学思考[J].经济研究参考,2005(5)40-42
[6]郭敏,张凤莲.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体系建构[J].管理世界,2005(6)156-157
[7]张凤莲.从无形资产价值的依附性谈国有产权拍卖交易方式[J] 价格理论与实践, 2006(8)62-63
[8]张凤莲.股改对价会计处理的思考[J]. 财会通讯(学术版),2006(9)78-83
[9]张凤莲.无形资产价值依附性视角下的公司并购[J].财务与会计(财政部),2006(11)28-29
[10]张凤莲.电商平台核心型企业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运营研究[J].中国经贸导刊,2025(4)
(二)教研成果
[1] 张凤莲,叶恬恬:创新合伙制——阿里巴巴规避控制权纷争 “神器” ,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,2017-9-14
[2] 周蕾,张凤莲,张丽英,宋佳宁,程滨萍,刘梦琼,蒋蓉蓉,司淑娟,张乔雅. 芯”生态,“芯”生代:中芯集成科创板上市赋能“芯”发展,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,2023-11-09
[3] 张凤莲.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[J],科技经济市场,2016(6)238-239
[4].张凤莲.论财务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[J].北方经贸,2010(1)142-143
[5].张凤莲.论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[J].产业与科技论坛,2009(7)190-191
六、荣誉获奖
(一)学术荣誉
[1]2013年蚌埠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
(二)教学荣誉
[1]2011年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教学竞赛三等奖
七、人才培养
培养理念: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习惯,倡导沟通合作、独立思考精神,与学生亦师亦友。
培养成果:指导硕士生24人,培养的学生主要去向为银行、券商、会计师事务所及上市公司等
提供支持:可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多沟通、多交流,可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、参加学科竞赛、发表学术论文,为学生深造、实习、找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