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【榜样的力量】外力·麦海木——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

发布时间:2020-11-12访问次数:720

外力·麦海木,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。毕业后,他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以及迎烈日而生的热情,毅然决然地选择远赴西藏投笔从戎,保家卫国,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……

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——“卫国戍边就是我儿时的梦想!”

外力·麦海木同学是一名从小在新疆本地长大的维族小伙,从小家庭生活拮据,但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父亲乐观豁达、言传身教和家国情怀对麦海木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——坚定信仰,感恩国家。他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当我还是孩提的时候,父亲热爱祖国、对党忠诚的精神与品质便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内心,他用身体力行、言传身教的方式,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与信念、责任和担当”。这让外力·麦海木在艰苦的环境里养成了不平凡的精神品质每到寒暑假,麦海木都会在家乡参加各种志愿活动,主动帮助维族同胞补习汉语,帮助当地留守儿童。近年来,麦海木一家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极大改善,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的意愿像烈火一样在他心里越烧越旺,他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擦亮初心。

临近毕业,当很多毕业生都在面临求职人生抉择时,麦海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,并自愿要求去条件最艰苦的西藏军区。他说:“这是我儿时最大的梦想。好男儿就应该保家卫国,奉献自己的青春。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志青年,特别是大学生能怀有一颗参军报国的心,像我一样,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,走向军营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应尽的义务。“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”的我们不止可以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,也可以将激情、热血撒满军营 他还明确表示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、军事技能。争取在部队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淮河之滨是我眷恋的母校——“龙子湖畔难忘校园的时光!”

2016年9月,麦海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取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。从新疆到安徽,从天山脚下来到淮河之滨,这个维族小伙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。进入大学后,因为性格内向,汉语水平较低,文化底子薄,一度因此彷徨和自卑。学院和辅导员老师在主动了解了麦海木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,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帮助。学院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,课余可以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各项资助总是第一个通知他申请。虽然他学习基础相对薄弱,但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,总是请教班里成绩优异的同学微积分和英语,有时候也会利用在学院勤工助学的机会,主动咨询专业课老师。当有哪门考得不好,他会第一时间与辅导员、任课老师探讨原因,及时纠正。生活上,他勤俭节约,还经常用勤工俭学和兼职挣来的收入贴补家用。辅导员杨鑫老师对麦海木印象极为深刻,“入伍前来学校办手续,我给他饭卡去食堂吃饭,他只打最便宜的蔬菜。给他零用钱去买日用品带到部队用,他也硬是不要,最后是被命令才收下的。虽然他家经济不是太好,但是非常有教养有礼貌”。

雪域高原是我向往的地方——“我应该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!”

西藏,在很多人眼里是神秘而艰苦的地方,高原反应、空气稀薄是人们对西藏的第一认识,去西藏当兵更是需要非凡的意志与勇气。“在内心深处,说不清自己哪来的热情和冲动,麦海木说他深知西藏条件艰苦,但是最艰苦的地方更是祖国需要有人去奉献的地方!有强大的祖国和亲爱的母校做后盾,再苦再难我都无怨无悔。”话语间,他的坚定让人动容。在学校举行的临行欢送会上,他深深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不舍以及感谢,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。他说,他非常感恩能成长在这个各民族一家亲的伟大时代,感恩党的阳关雨露播撒,能让他从遥远的新疆来到安徽求学。更要感恩学校的无私帮助和细致关怀,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馨。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就像一家人,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走到哪儿都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安财人,一定不会辜负学校和老师对我的期望。

“山知道我,江河知道我,祖国不会忘记,不会忘记我。”坚守铸就国家的宏伟诗篇,惟其艰难,才更显勇毅;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。外力·麦海木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,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。他把对人民的爱,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,用一个个勇敢而又坚定的脚步,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;并用最美的身影,诠释了青春的意义!透过时空,仿佛看到,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装,学着前辈的样子,替更多人负重前行,替祖国扶危渡厄,守土尽责。国家哪里需要,就义不容辞的去向哪里,这不仅是对祖国衷心的热爱,更是对祖国许下终生不变的诺言。